重归暨南

在日本工作和生活着许多暨大的校友,于情于理早就该有校友会了。虽然在冯曰珍、何宜动同学的组织下也搞了不少活动;但只局限于中文系。这次借母校百年校庆之际,在范伟玲同学的积极努力和大家的支持、配合下,我们成立了暨南大学日本校友会筹备会。有八位同学做为代表回母校参加百年校庆。
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这得感谢家人的大力支持。我先生也是校友,他因为工作关系去不了;但积极支持我去。还有他妹妹也是我们校友,我就代表了吧。从一开始得知消息到订票、出发前的准备;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在一种激动、兴奋的状态下完成的。如梦般飘……。
久违了!暨南园。16日,当我乘车经过石牌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切都变了!找不到一点儿过去的痕迹。暨大校园上空飘着彩球、条幅,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告诉出租司机:“我们是回暨大参加校庆的。”言语中有多少自豪。当我们到数码港酒店报到时,酒店已聚集了海内外校友会的代表们。他们大多是上了年纪的校友,都是为了参加校庆回来的。有许多在校生志愿者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服务。17日上午,我们乘学校的大巴进校园。何宜动和潘维君二位代表我们参加在曾宪梓科学馆举行的校友总会第三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我在校友的带领下参观校园。旧地重游,感慨万千。记载了暨南多少故事、暨南人心中的明珠─明湖还在。以前中文系的宿舍楼172栋已重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建筑群,礼堂、教学大楼、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行政办公室、校友楼、教育学院楼、管理学院楼、经济学院楼、药学院楼、南海楼、理工楼、文科楼、化学楼、生命科学院楼、还有饮食服务中心……。过去的校医室现在盖起了教师公寓、还盖了艺术学院楼。若不是有人领着恐怕还会迷路。宿舍前球场边的那棵大榕树还在,可当年的饭堂“蒙古包”没了踪影。蒙古包不仅是饭堂,也是我们业余文化生活的极佳场所。当年的舞会使人想起许多、许多……。
17日的重要活动,就是在东方宾馆举行的暨大百年校庆庆典招待晚宴。我们当年的老师现在的副校长贾益民教授在门口迎接各位来宾。乐队奏着欢迎曲,场面特大气,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晚宴除主围外,另有150台,每台12人,近二千人参加。大家为母校的生日干杯、切蛋糕。处处是举杯进酒的欢笑声。满桌佳肴顾不上品尝,和冯曰珍忙于见老师。我们见到了饶秉才老师、饶芃子老师、赖江基老师、李保龄老师。还和中文78级的校友,著名诗人汪国真合影留念。最令我激动的是和“皇阿玛”张铁林合影留念,我可是他的“粉丝”。晚宴结束后,我们一行4人又去参加中文81级的聚会,又见到许多老同学。20年没见,讲不完的话,热情的拥抱……,这是多么纯真的拥抱啊。
18日一早,我们一行人潘维君、何宜动还有谢德雄、范伟玲夫妇以及他们的儿子、冯曰珍、翁华晃、栗杰(专门从泰国赶来)到邵逸夫体育馆参加百年校庆庆典大会。会场上,“忠信笃敬”四个大字特别醒目。这是我们的校训。来自各方面的领导在主席台上一一发表贺词。有国务院侨办主任、澳门特首、还有省市领导。悠悠百年,沧海桑田。百年暨南,欣欣向荣,英才辈出。下午,我们又到中文系参加座谈会。又见着不少同学。随后又在校友楼前合影留念。校园处处都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校友。据说单是志愿者就有二千人。校园里人头涌涌,处处是笑语涟涟,处处充满了节日的气氛。百年华诞,四海同庆!当晚,一场大雨冲毁了一年策划准备,全校师生海选,上百日夜苦练,70多个国家学生参与,无数校友热烈期待的校庆晚会。留下遗憾。百年校庆也随之降下帷幕。
同为暨南人,同是工作生活在海外的游子,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把我们联在一起;那就是“暨南”。根系暨南。是暨南使我们走近了。今天的暨南正展现出骄人的实力和成就,令人倍感荣光。愿母校百尺竿头再铸辉煌。
12月2日在冯曰珍同学的倡导下,我们又在东京池袋的中华料理店聚会。与会者有:潘维君、何宜动、、范伟玲、朱少玲、田伟、肖建英。大家都希望把校友会组织起来延续下去。

肖 建 英

2006年12月

重归暨南
滚动到顶部